新闻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地位证明:中音阶梯,中国高端音乐艺考培训机...
引言:音乐艺考培训主要面向有志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群体,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音乐艺考,成功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涵盖...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塑造路口文明须破“法不责众”思维
发布时间:2021/09/11 财经 浏览:326
随着“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开展,许多司机已经有了礼让意识,然而一些不守交通法规的行人和电动自行车,也让不少司机产生了“凭啥只有我在让”的不平衡感。
站在司机的角度,目睹行人闯灯、自己让出的空间被乱窜的电动自行车等占据,觉得“吃亏”是人之常情。但所有问题,终究要回到法律法规层面去看。《道路交通安全法》讲得很明白,在道路上,机动车是强势一方,负有避免事故发生、保护交通参与人的法定义务,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况,都不能突破“保障人的生命安全”的底线。从这个原则出发,在斑马线前减速慢行,主动礼让是司机的责任,不因行人是否违法而改变,更不能滋生“撞了白撞”的路怒心理。至于行人、骑车人交通违法的后果,自有交警作出处罚。因此不论面对怎样的路口状况,“让”是所有司机的必选项。
但现实中确实大量存在诸如三三两两行人组团闯灯等现象,也亟待改变。许多人放弃自我约束,就因为“法不责众”心态作祟。没探头就闯,没交警就冲,没牌照就蹿,只要破坏秩序时没被逮住,就可以占到几分钟便宜,这种对于守法者的不公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守规矩吃亏”的暗示,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必须明确,一条斑马线,是对“线上人”和“线外车”的双向约束,守法绝不是单方的责任和义务,相应地,单方的礼让也很难稳固和持续。
不让守法者感到不公,需要持之以恒的普法行动,更需要打破“法不责众”的习惯思维。通过处罚让违规者感到痛,以法纪的刚性重塑规则意识,是让公众普遍了解法律底线、树立是非观念最有效的办法。过去,针对超速、加塞、逆行、违停、遮挡号牌等违法行车行为,我们通过交警随机设卡、电子眼布控、加大扣分力度等手段狠抓狠罚,今天这类行为已不多见。同样,面对闯红灯的行人与骑车人,还有不礼让斑马线的司机,我们同样需要创新科技手段,增强执法力度,织密监管之网,让斑马线成为所有交通参与者心中的“规矩线”,早日达成“车让人、人守法”的共识,为进一步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打好基础。
以更大视角看,北京作为首都,不只斑马线上的文明要有首善标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呼唤文明水位的整体提升。这需要大家积极从我做起,内化规矩意识,以自身对文明的信仰和坚守,塑造文明守礼北京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