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地位证明:中音阶梯,中国高端音乐艺考培训机...
引言:音乐艺考培训主要面向有志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群体,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音乐艺考,成功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涵盖...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圆明园马首回家只是沧海一粟,百余条流失文物线索明年公布
发布时间:2019/11/16 财经 浏览:559
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家,备受关注。国家博物馆“回归之路”展后,马首将正式回到圆明园,这是圆明园迎回的首尊十二生肖兽首。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透露,近6年,他从世界各地找到了百余条圆明园流失文物的线索。“明年,这些线索将通过出书的方式公开。但这些文物何时回家?还遥遥无期。”
他还计划按照此前已经整理完成的一份圆明园旧藏书画目录,继续寻找藏品下落。这份目录也是第一份单一类型圆明园旧藏文物目录。
圆明园藏品约有80至120万件
其实,马首铜像只是沧海一粟。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当年到底藏了多少国宝?至今没有确切数字。刘阳说,清朝皇帝几乎把最珍贵的文物和典籍都收藏在圆明园内,初步估计当时有藏品80至120万件。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洗劫了大量园内珍玩古董。绝大部分文物从此流散海外,目的地尤以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最多。除了外国侵略中国时掠夺走的文物,还有一部分圆明园文物是通过走私等非法途径出境。
十几年前,侯仁之、罗哲文和戴逸等23位著名文博界专家学者就曾联名发出《圆明园散落文物回归圆明园遗址倡议书》,向全社会发出呼吁,共同努力促使圆明园流失文物回归。然而,国宝回家路并不顺畅。159年来,只有汉白玉石鱼5件石刻和马首等回到圆明园。
2019年1月29日,流散海外百余年的文物——圆明园青铜“虎鎣”,在中国文物部门的努力下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
超6成圆明园文物私人收藏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刘阳将圆明园文物资料汇总,力图从一点一滴的线索中拼凑出流失文物的下落。他介绍,枫丹白露宫是目前收藏和展览圆明园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当年,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进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随后为了保存这些文物专门建造了枫丹白露宫中国馆。“目前,长期展出和已经公开的文物中,大约有5千件确定为圆明园旧藏。”
最近6年,刘阳又征集到100余条圆明园文物的线索。预计明年,他会将这些新找到的线索整理出版。“主要会发布一些国内外私人藏家,海外博物馆和一些机构藏圆明园文物的信息,涉及玉器、瓷器等很多类别。”
“初步统计,三分之二的文物是在私人藏家手中。”刘阳说:“这一次马首铜像回到圆明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希望可以带动更多文物回家。”
最近7天内3件圆明园文物陆续上拍
“判断是否是圆明园旧藏,不能猜,要有证据,有出处,这就需要耐下心来做研究。”刘阳说,但是圆明园文物的曝光度却并不低。最近7天内,他就知道有3件圆明园文物陆续上拍。
“拍卖行现在很低调,不会直接打出圆明园的旗号,藏家也都心照不宣”“因为此前几次拍卖导致了很大的舆论风波,所以很多拍卖行会规避圆明园的说法”……一位拍卖业内专家表示,有些拍卖行打出圆明园旧藏的旗号,实际上是通过这种噱头,抬高价格,贸然参与竞拍,其实对于文物回流并没有太大意义,并不值得提倡。此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曾表示,反对拍卖侵略战争期间掠夺的文物,是我国政府的一贯原则。
2007年6月8日,首批由社会捐赠的10余件散落北京的圆明园石雕构件回归圆明园遗址公园。这是圆明园流散文物首次以捐赠形式回归。这是回归文物摆放在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前。
国家文物局:但凡国宝,虽远必追
在“回归之路”展览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也曾明确,我国政府对于流失文物的态度是“但凡国宝,虽远必追”,但不支持、不鼓励通过竞拍、回购的方式让非法流失文物归国。
尽管困难重重,但依靠国内立法的基础支撑和国际公约的合作框架,中国政府与相关国家逐步展开双边合作,探索形成了外交谈判、执法合作、民事诉讼等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有效途径。目前,中国与20余个国家就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签署双边协议,建立合作机制,与美、意等国政府间追索返还实践逐步深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流失文物,正以海外华人华侨、国际友好人士捐赠方式回归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