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地位证明:中音阶梯,中国高端音乐艺考培训机...
引言:音乐艺考培训主要面向有志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群体,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音乐艺考,成功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涵盖...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地下群租房变公共空间 北京红居街社区“一老一小”有地儿去了
发布时间:2019/04/10 财经 浏览:578
老人读读书、练练字、听听国学课;小孩看绘本、学乐器,课后托管……再过几天,西城区广外街道红居街社区的“有氧街区”将对居民开放,街坊邻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这些便民服务。
“有氧街区”位于红居街13号翔峰大厦地下二层,前些年这里曾是群租房,2016年被清退。闲置的空间经过一番改造,如今已换了新模样,变身为融党建活动、社区公益、养老为老、老年大学、健康咨询、早教、课后托管、艺术培训、场地租用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空间。居民们经常犯愁的“一老一小”难题,有望大大缓解。
地下室变身 居民活动有了好去处
翔峰大厦的地上主要是餐饮、美发、教育培训和办公等,地下二层1700平方米的空间,被隔成大大小小的房间出租。2016年,这些群租房被彻底清退。如今这片空间如今已呈新面孔:整洁、明亮、颇有设计感,还安装新风系统,各项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沿步梯下至地下二层,进门映入眼帘的是前厅服务台,周边是一些党建宣传学习栏。服务空间洋溢着浓浓的文化味儿,背靠着服务台就是一大片免费阅读空间。百余平方米的“书香时刻”阅读区内,摆放着桌椅,成年居民可在这里尽兴阅读。与之相邻的“漂流书屋”、“漂流玩具店”两个公益项目,则是专门为小朋友们开辟的绘本分享区、玩具分享区,小朋友只要捐赠一本图书或一个玩具,就可以成为这里的永久会员,分享更多绘本和玩具。
儿童活动区内,魔鬼滑梯、海洋球池、蹦床、“银行”“警察局”角色扮演等娱乐项目五彩缤纷。一旁的老年课堂,外墙是白墙灰瓦的徽派风格,内部空间也装饰得古色古香,老人在这里学可以学书画,听听古典音乐。
“有氧街区”还设计出琴房、舞蹈室、早教室等,大的百余平方米,小的仅十多平方米。“有氧街区”运营方相关负责人黄河介绍,为做好设计,他多次到有名的地下空间“地瓜社区”去考察取经。地处核心城区,空间资源尤为宝贵,因此在设计时花了不少心思。比如把舞蹈教室设计为多功能,平时可上舞蹈课,里面带一个可移动小舞台,逢到年节居民还能在这里办歌舞比赛等。
问计于民 社区空间共建共享
红居街社区人口密度较大,目前共有5000多户,常住居民上万人,是附近规模较大的社区。
由于居民公共活动空间相对不足,自翔峰大厦地下群租房腾退后,街道和社区也一直打算将这里利用起来,为居民开辟一片活动场地。可究竟要搭载哪些服务项目,街道社区就问计于民,社区楼门长挨家挨户给居民发调查问卷,近3000份问卷一统计,答案就来了——大伙儿反映最集中的就是“一老一小”问题。
红居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朱颖一直参与居民需求的摸底,她说社区常住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明显,失独、空巢等问题较多,早教、幼托、课后托管等也都是居民呼声最强的。摸准了居民需求,街道社区就照方抓药,把“一老一小”这“两头”人群当成重点服务对象。
“有氧街区”采取的是共建模式,即街道租下地下空间,辖区内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社区居委会、社区团体也都参与进来,拧成一股绳儿为居民提供服务。
就拿课后托管班来说,主要针对放学后的小学生和幼儿园孩子,为社区提供的“小课桌”服务,解决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广外分校、椿树馆小学、红莲小学等8所学校学生下午放学早,家长没空接的老大难问题。黄河介绍,有托管班老师按时把孩子从学校接到“有氧街区”,带着孩子们做作业、玩游戏,中间加一次餐,下午四点至晚七点这段时间,孩子们有个踏实去处,家长的后顾之忧自然也就没了。
分时共享 “三偿”服务更多样
“有氧街区”由第三方提供服务,怎么长期持续下去是关键。这一点,这就需要运营方实现盈利平衡。据介绍,“有氧街区”服务将分时段、分项目采取有偿、低偿和无偿三种服务模式。
最基本的社区服务,如社区党建活动,为社区文化团体提供训练场地、艺术指导,举办各类社区文艺、科普、志愿者、健康讲座等公益活动,都是无偿使用的。
而对成年人艺术培训、早教、课后托管等服务,则按照略高于成本价的方式定价,即所谓的“低偿”。课后托管班就属此例,由于这项服务属于便民服务,因此收费原则上是80元一次,和周边市场价两三百元一次的价格相比便宜了不少。而对一些声乐、舞蹈、器乐培训等,则采取市场化定价方式。黄河大致算了一笔账,如果把这“三偿”服务结合起来,既能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同时也能让运营方适当盈利,让服务能持续开展下去。
从服务时间段来说,上午9点到下午4点这些时间,绝大部分场地都向居民免费开放。到晚上时段,运营方可利用这些空间做一些声乐、舞蹈、美术、机器人编程等盈利性非学科培训项目。这样就能做到对地下空间的分时共享,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