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北京通州张家湾镇西永和屯村小龙虾直供簋街 鲜活水产带富昔日水乡

新闻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营销与经营深度一体,巨量引擎助力品牌撬动全渠道增长

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数字营销上的投入快速增长。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23年国内数字广告的投入将达到...

财经

大兴机场迎今年第二批转场,增加误走服务,免费申请改签 大兴机场迎今年第二批转场,增加误走服务,免费申...

随着南航CZ8847航班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成都,大兴机场2020年第二批转场工作正式启动,并拉开了...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Candy Club益智小游戏Hilo猜大小,玩家胜率97%! Candy Club益智小游戏Hilo猜大小,玩家胜率97%!

Hilo猜大小是Candy Club平台最受欢迎的游戏之一,也是玩家胜率最高的一款益智小游戏。此游戏操作容易规...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北京通州张家湾镇西永和屯村小龙虾直供簋街 鲜活水产带富昔日水乡

发布时间:2022/07/20 新闻 浏览:195

正值三伏天,簋街小龙虾迎来一年中的热卖期。很多北京市民不知道,那一盘盘热辣鲜香的小龙虾,有一部分是从京郊运送过去的。在距离簋街40多公里的通州区张家湾镇西永和屯村,就有这么一处小龙虾供应基地。

从漷马路进入西永和屯村的京城老鱼农业科技观光园,江南水乡般的田园景致扑面而来。绿树掩映下,偌大的池塘波光粼粼,时而有鱼儿翻腾戏水,溅起朵朵水花。

进入小龙虾暂养车间,体感一下子变得清凉起来,车间内放置着一座座半人多高的圆形绿桶,绿桶由一层层托盘堆叠起来。这一层层的托盘,就好像一层层楼房,是小龙虾的居所。

“暂养车间的小龙虾都是刚从江苏、江西基地运来的,通过低温暂养技术能够保证长期存活,同时将体内泥沙排出、提高品质。小龙虾在暂养车间储备暂养,然后供应知名餐饮企业,可以实现一年四季都有鲜活肥美的小龙虾供应市场。”京城老鱼(北京)农业科技观光园经理陆凌云介绍,目前园区建有两座小龙虾暂养车间,可同时储备暂养鲜活小龙虾150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小龙虾从原产地发货到销售地“囤货”过程中的死亡率。园区鲜活小龙虾的吞吐交易量可达到350万斤,簋街很多知名餐馆的小龙虾就出自这里。

就在小龙虾暂养车间旁,立有36口容积80立方米的设施鱼池,可实现双循环高密度淡水产品养殖,从高处俯瞰十分壮观。另外,园内还建有14个鱼菜共生大棚,棚内池塘可以养鱼、养龟、养大闸蟹,养锦鲤,循环水管道上种植的蔬菜通过与池水循环,可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也实现了水面种植、岛屿种植和管道种植的立体化鱼菜共生系统。京城老鱼园区自2013年建场,已经从单纯水产养殖发展为农旅融合、休闲农业兼具的园区,2019年产值达到9000万元。

西永和屯村原本是以粮食、蔬菜种植为主的农业村,为何发展起休闲渔业?村党支部书记朱希桐介绍,这和村庄的历史还有一定的关系。原来,西永和屯村建村已有600余年,历史上属于永定河、潞河交汇之地,湖泽广布,河流纵横,是典型水乡区域。新中国成立后,村内以粮食蔬菜种植为主,但是村民收入普遍不高,还被列为北京市低收入村。

2013年后,西永和屯村开始产业结构调整,恢复昔日水乡的水产养殖,从河蚌、大闸蟹到小龙虾、观赏鱼等逐步探索至今。村内除京城老鱼园区外,还有观赏鱼合作社、弼富园有机农场、达毅种植园等,实现了由单一蔬菜种植向休闲农业、休闲渔业的农旅融合发展,很快帮助村民脱低增收。

在外面做了几十年建筑装修生意的村民闫长凤看到家乡变化,回村做起了水产养殖员,家门口上下班,工作比过去轻松了许多,一年下来各项收入加起来4万多元。“这些年村庄的变化非常大,不仅村内路面硬化,修建了污水管道,实现上下水分离,而且有机种植、水产养殖产业发展也很快。身边的环境变好了,大伙的收入增加了,日子越过越有盼头。”闫长凤说。

作为张家湾镇南段十个行政村的中心村,西永和屯村2019年获通州区第二批美丽乡村人居环境验收百分村;2020年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如今,西永和屯村还在筹建美食民宿度假村,结合本地特色、历史传承、水产美食和乡居民宿,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从而带动本村和周边九个村的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