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成都文...
6月27日—29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为主题亮相第二十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多维度展示推介成都暑期旅游精品线路、经典场景和精彩活动,向全世界发出热情邀约,诚邀广大游...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长征十一号火箭九战九捷 谱写“快响利箭”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0/06/07 新闻 浏览:326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题:长征十一号火箭九战九捷 谱写“快响利箭”新篇章
作者 郭超凯 王伟童
5月30日凌晨,一声巨响打破了西昌山谷中的宁静,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十一火箭)呼啸而出,直刺苍穹,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2颗新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强”:“三个首次”让火箭适应性更强
长十一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一型固体运载火箭,可将5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从2015年9月首飞开始,长十一火箭九战九捷,成功将39颗卫星送入太空。
“与以往的发射任务相比,此次发射任务实现了三个突破。”长十一火箭总设计师彭昆雅介绍,这三个突破分别是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火箭发射任务,首次采用2米直径整流罩,首次采用全新信息化发射平台实施发射。
继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陆上发射和山东海阳的海上发射之后,此次长十一火箭首次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充分利用新发射场的地理纬度、海拔高度的优势,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合练和首飞任务,充分验证了运载火箭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据彭昆雅介绍,与此前1.6米直径的整流罩相比,此次任务首次采用2米直径整流罩,为卫星提供了更大的使用空间,更好满足多星发射需求。本次发射的2颗卫星采用串联布局,首次在固体运载火箭上设计了内支撑结构,将整流罩隔离出“loft结构”,能够为卫星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搭乘体验”。
“此次发射充分验证了长十一火箭对发射任务的适应性和多样化发射的能力,未来火箭还将持续增强海、陆全域发射能力,将长十一火箭打造为国内适应性最强的运载火箭。”彭昆雅说。
“快”:履约周期压缩到5个多月
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长十一火箭有“快响利箭”的美称。火箭研发团队在不断总结发射经验,不断自我革新,使“快箭”越来越快。
以往,长十一火箭发射任务的履约周期至少需要七八个月甚至1年,而现在在极限情况下,一发火箭从论证可行性到实施发射只用五个多月。
“这得益于型号队伍一直以来积极探索固体运载火箭的去任务化管理和并行设计思路。”长十一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说,该型火箭研制团队在火箭箭体总装去任务化基础上,实现了飞控软件的去任务化。
此外,型号队伍还针对星箭接口以及卫星支架设计等关键任务短线实行了并行化集成设计。光是卫星支架便可缩短大约三分之一的准备周期。
“另外,长十一火箭的总装测试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总装厂创新了管理模式,7个人25天就能完成一发火箭的总装,10天就能完成出厂测试。”金鑫表示,这也为今后长十一火箭进入高密度发射奠定了基础;履约周期越短,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就越强。
“稳”:新火箭面向未来发射市场
未来,研制队伍还将在长十一火箭现有基础上,研制运载能力达2吨的长征十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运载能力越大,每单位重量有效载荷进入空间的成本就越低,火箭的经济性就越好。”长十一火箭总指挥李同玉说。
届时,火箭的发射价格仅相当于国际主流发射价格的三分之一,具备强劲的国际竞争优势,能为各类型载荷提供专属、定制服务,为中国长征火箭开拓更为广阔的商业市场。
李同玉告诉记者,研制队伍在主载荷有剩余运载能力的情况下,开发了搭载服务。从2018年第三次发射开始,长十一火箭就采取“专车、拼车”等模式,满足小卫星多样化的发射需求。今年下半年,长十一火箭还将在陆地发射场和海上实施多次发射任务。
“后续,我们希望把火箭的运载能力做得更大,为未来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为进一步提高运载火箭的经济性奠定基础。”李同玉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