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黔地灵韵,赤子之心:习酒香伴刀郎演唱会燃爆北京
红墙金瓦,熠熠风华,寒冬岁末下的北京,古韵与新声交织。黔韵酒香,于街巷间流淌。远方君子,在岁月弦歌里重逢。 【12月28日-29日】 由贵州习酒全程总冠名的“山歌响起的地方·刀郎2024巡回演唱会(北京站)在...
-
COZY PUNCH 机能科技绒系列服饰抢先预告 群星云集...
2024年10月20日,品牌大使明道、品牌挚友韩韩、东方高尔夫国际集团陆启斌总监以及女子职业高尔夫球手李梓、中高协认证职业教练周琪共同为 COZY PUNCH 北京高尔夫主题店剪彩揭幕,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新运...
-
“京企直聘”北京市管企业2025届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北京市管企业社会责任,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10月16日下午,由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教委联合主办,北京高校大学...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访人大法学院教授:民法典编纂以“不变”和“变”回应中国之问
发布时间:2020/04/13 新闻 浏览:421
民法典编纂以“不变”和“变”回应中国之问 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轶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2020年,民法典有望正式出台,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
法律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必然反映着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编纂民法典,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形成一部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体现时代特点、凝聚民族精神的法典。和我国现行的民事基本法和单行民事法律相比,即将出台的民法典中有哪些“变”与“不变”?这些“变”和“不变”之间是何种关系?近日,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王轶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
民法典寄托了新中国几代法律人梦想
记者:您是此次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也是民法典物权编专项课题组牵头人之一。作为全程参与的专家,回顾整个民法典的编纂过程,有哪些瞬间让您印象深刻?
王轶:2015年3月20日一定会载入史册。这一天,新中国第五次民法典编纂正式启动。时至今日,我都清晰地记得那一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第四会议室里,时任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宣布民法典编纂工作正式开始。当时,坐在我身边的好几位与会前辈都说“今天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也是在这一天,工作小组确定了“两步走”的工作策略,即先完成总则起草,其次是各分编编纂,最终完成整部民法典编纂。
还有一个重要日子就是2019年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民法总则和经审议完善后的各分编草案合并形成完整的民法典草案进行了审议。巧合的是,17年前的同一天,2002年12月23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条文总数为1209条的民法典草案进行了审议,那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法典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也是历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民法典编纂以“不变”为原则“变”为例外
记者:相较于现行的民事基本法和单行民事法律,我们都很关心这次民法典编纂究竟哪里变了哪里不变。该如何看待这种“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呢?
王轶:这次民法典编纂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与时俱进、继往开来”,要在现有民事法制基础上根据共识的转变作出相应改变与调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的理由,就不应作出改变。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讲,法律秩序的延续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不变”在其中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换言之,这次民法典编纂是以“不变”为原则、“变”为例外。
对于民法典“变”与“不变”之间的关系,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