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地位证明:中音阶梯,中国高端音乐艺考培训机...
引言:音乐艺考培训主要面向有志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群体,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音乐艺考,成功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涵盖...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北京西城创新“三个一”整治背街小巷9成居民满意
发布时间:2018/12/15 财经 浏览:627
12月13日上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健康城市蓝皮书: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8)》在京首发。该蓝皮书披露,北京市西城区创新“三个一”做法,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居民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背街小巷治理提升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和人居环境,代表着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城市治理的重中之重,也是疏解整治促提升的重要内容。”据由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区人民政府研究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专家组成的课题组专家介绍,北京西城区各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创造了各具特色的鲜活经验,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最为突出的是“三个一”。
北京西城区创新“一套新标准”,构建治理新机制。西城区在“十无一创建”的基础上,优化提出“十有十无一创建”新标准,首创了在背街小巷实施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机制,把街巷长、社区共建理事会、志愿者团队、物业公司等有机组织起来,从而使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真正从城市管理变为城市治理。
北京西城区创新“一根绣花针”,穿起多条共治线。北京西城全区街道实施三层治理模式,第一层是街道运用疏解整治促提升指挥部平台,或建立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指挥部,整体推进整治提升工作。第二层是由专项工作部门和片区整治部门组成片区工作组,提高整治行动的推进效率。第三层是以街巷长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以理事会为组织形式,将居民自治组织、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编织成治理网络,从而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元共治的格局。
“其中,由街道干部担任的街巷长发挥了核心作用。”该课题组专家解释说,北京西城区通过街巷长,实现了管理标准政策与居民需求的精准对接,保障了理事会的高效运转。正如北京西城广外街道所描述的那样,街巷长如绣花针,刺破了街巷的痼疾顽症,并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汇集多方需求,串起多方力量,共同绘制街巷的美好图景。
北京西城区创新“一把公平尺”,推动执法真落地。北京西城区公平体现在整治原则上,秉持“一把尺子量公道”,以规划作为衡量标尺,规划内的保留,违反规划的坚决拆除。公平体现在工作方法上,北京西城区通过告知、入户、发信、调查、约谈等工作,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公平体现在群众认同上,北京西城区有些街道拆违速度快、效果好、上访少,主要是党员干部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带头拆,动员居民自己拆,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该课题组专家认为,北京市西城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是一次务实创新的城市治理实践,初步整合了城市治理的基础要素,全面提升了政府和社会的治理能力,对于探索构建城市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据北京西城区统计局民意调查,北京西城区居民对“疏整促”专项行动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其中,在对北京西城区15个街道20个社区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76.6%的居民认为生活环境变好了,平房区这一比例高达79.4%。这一调查数据说明,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得到居民广泛认可,整治提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据记者了解,健康城市是由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产业和健康人群6个方面组成并协调发展的整体。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城市定义为“一个不断创建和改进自然和社会环境、扩大社区资源,使人们在发挥生命功能和发展最大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启了学习借鉴国外健康城市建设经验的道路。1994年,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嘉定区率先启动健康城市建设项目试点。
健康城市蓝皮书是“十二五”“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等单位共同编纂。《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8)》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18年9月立项的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全书由总报告、健康环境篇、健康社会篇、健康服务篇、健康文化篇、健康产业篇、健康人群篇7个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