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成都文...
6月27日—29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为主题亮相第二十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多维度展示推介成都暑期旅游精品线路、经典场景和精彩活动,向全世界发出热情邀约,诚邀广大游...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清明祭扫集中接待18日启动
发布时间:2023/03/19 新闻 浏览:306
北京市清明祭扫服务集中接待18日启动,持续至4月9日,总计23天。预计祭扫高峰日共5天,分别为3月25日、26日,4月1日、2日和5日。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管理处副处长张立友介绍,除现场祭扫外,今年本市继续推出网络祭扫和代为祭扫服务。市民可登录首都之窗、市民政局官方网站及各区人民政府官方网站,点击进入“2023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服务”专题,通过网络追思先人。网络祭扫渠道已于3月15日零时上线运行。
各公墓提供代为祭扫服务。市民可通过“北京市殡葬服务预约系统”,或拨打预约电话申请。公墓可免费提供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基本服务,市民如有其他服务需求,可与公墓另行商定。
对于确需到现场进行祭扫的,市民可登录首都之窗、市民政局官方网站或关注“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了解相关信息。
目前全市共有公墓、骨灰堂等祭扫点232个。为满足市民祭扫需求,本市出台了丰富多样的便民惠民措施,包括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助行服务,提供免费鲜花,开展新式祭奠追思服务,以及向公众和媒体举办主题开放日活动等。
老山骨灰堂设置了青年先锋岗,为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免费提供轮椅,并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助行服务。八宝山殡仪馆推出63项惠民便民服务举措,下调丧葬用品售价的同时,增加了鲜花制品租赁服务,倡导“以租代售”,降低市民支出。
近年来,本市大力倡导骨灰海葬、自然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形式。张立友介绍,生态葬注重精神传承,倡导回归自然,不占用土地,不污染环境,有利于节约资源,减轻市民负担。本市对选择骨灰海葬、自然葬的本市户籍亡故居民推出免费全程安葬服务,包括遗体接运、遗体冷藏、遗体整容、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寄存6项殡仪服务。本市还推出一系列殡葬惠民政策,满足市民需求。
市民政局提醒市民,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不在街边和公共区域焚香烧纸,确保清明祭扫安全。
清明倡议
绿色文明祭扫 理性表达哀思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首都文明办联合发出清明节“理性追思 文明祭扫”倡议书,倡议市民绿色文明祭扫,安全有序祭扫,弘扬时代新风,理性表达哀思。
今年清明期间,本市将大力倡导绿色文明祭扫,自觉摒弃在街头、路边、广场、林区、草地焚香烧纸等不文明祭祀行为,大力推广网络祭祀、社区共祭、家庭追思、鲜花祭奠等绿色低碳祭祀方式。
倡议书还提出安全有序祭扫,维护城市秩序。在祭扫高峰日,合理安排时间,错峰祭祀,尽量绿色出行,减少车辆拥堵。严格遵守祭扫区域“五严禁”规定:即所有墓园严禁使用明火、严禁吸烟、严禁点燃香烛、严禁焚烧纸钱、严禁燃放鞭炮。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孝老”传统美德,提倡厚养薄葬,倡导文明节俭、绿色环保的现代殡葬方式。
倡议书提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严格执行有关殡葬改革规定,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带头倡导节地生态安葬,带头践行文明低碳祭扫,带头宣传殡葬改革,带头弘扬时代新风。
出行提示
陵园墓地周边道路适时管控
本报讯(记者 安然)这个周末,石景山、昌平、海淀等区部分墓地陵园比较集中的地区,预计会出现车流上升情况。市公安交管部门将加强维护疏导,协调开辟临时停车位,并适时对周边车流集中道路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上一篇: 百年老字号开启新潮文创节
下一篇: 玉渊潭早樱迎来观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