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成都文...
6月27日—29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为主题亮相第二十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多维度展示推介成都暑期旅游精品线路、经典场景和精彩活动,向全世界发出热情邀约,诚邀广大游...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强产业支撑 脱贫稳稳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一线探访)
发布时间:2020/10/21 新闻 浏览:324
强产业支撑 脱贫稳稳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一线探访)
屏山县脱贫了!
今年2月,这条消息传遍四川和浙江两省。
地处乌蒙山区,又是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大县,四川宜宾市屏山县一度为工业发展不足而苦恼。俗话说,无工不富。2014年,屏山县有78个贫困村、10853户贫困户、4.3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15.7%。
|
屏山脱贫,得益于屏山人的艰苦奋斗,也离不开浙江嘉兴市海盐县的精准帮扶。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浙江省帮扶四川省,海盐县结对屏山县携手奔小康。
“屏山有水库库区留存电优势,海盐纺织产业有转移升级需求。”海盐县挂职干部、屏山县委副书记王坚说,这个结合点,让浙川双方“眼前一亮”。“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恰好能够精准对接两地的‘所需’和‘所能’。”
从钱塘江畔到岷江之滨,纺织产业跨越2000多公里转移至屏山、落地生根,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和逐步致富提供坚实支撑。
家门口就业,增收有保障
自动“喂入”原料棉条,自动“吐出”成品纱线。上万平方米的车间整洁明亮,整齐排开的几十台涡流纺纱机正高速运转。
27岁的唐凯值守生产线,仔细察看棉条并条情况。去年刚入职宜宾天之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时,她第一次操作机器,“手都在发抖”。可如今,她已经成为一名熟练的挡车工。
唐凯家住屏山镇永康村,曾是贫困户。不是没想过务工,但2017年以前,当地就近转移就业机会少,去外地又放不下两个年纪尚幼的孩子。现在,她每天骑电动车上班,路上用时不到20分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一边挣钱一边照顾家人,心里很踏实。”算上计件工资,唐凯每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今年脱了贫。
天之华公司紧邻岷江,是最早落户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的“居民”之一。
指着厂门口铺展开的那条双向十车道的崭新公路“浙川大道”,公司负责人侯春春很感慨,“2018年我第一次来这,没条像样的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2019年4月,企业投入试生产,当年就实现营业收入两亿多元,吸纳31名贫困户就业。今年6月中旬,二期项目开工。全部建成后,公司纺纱机总规模将达到500台,可形成年产120万锭纱线生产能力,新增千余个就业岗位。
高起点建设,产业更兴旺
“我以前也去外省打过工,纺织厂的活儿不好干。回到家乡一看,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纺织厂,一天下来基本不出汗。”刚到天之华的情景,和唐凯同村的潘英艳仍历历在目。
“我们部署在屏山的生产线,是今年刚刚更新的最新款,比嘉兴老厂子那边要领先整整一代。”跟着侯春春的脚步,记者在车间里穿行,传统纺织车间的高温、高湿、噪音在这里一点也感受不到。两万多平方米的车间,常年恒温恒湿,56套智能生产流水线高速运转,只需要40多名挡车工两班倒就可以全速生产。
2017年,海盐县帮扶工作组来到屏山调研对接,立足双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决定共建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
“亩均税收低于12万元的项目不引,落后代际的设备转移不接,要把扶贫协作示范园的投入产出强度提上去。”王坚说,园区规划之初,就有了“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共识。“产业扶贫、东纺西移,这个‘移’绝不是产能平移,而要助推当地产业升级。”
截至今年5月,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已引进纺织企业28家,其中投产16家、在建12家,签约纺纱产能381万锭、纺丝9万吨、织布2.3亿米,服装3000万套、产业用纺织品4万吨,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23亿元。
理念多碰撞,致富路更宽
从动工到投产只花了4个月,这个纪录是园区内润厚纺织一期项目创下的。
家在锦屏镇天仙村的罗亮,早些年曾远赴上海、浙江等地务工,如今就在润厚纺织工作。“真没想到建设周期这么短,真没想到在屏山也有这样的速度,让我们能够尽早上岗、尽早增收。”
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成立了综合服务和行政审批中心,主要审批部门入驻,简化资料和审批流程。审批人员来到企业延伸办公,指导他们准备所需的资料,还全程代办各种审批服务。
这几年,伴随产业协作,浙江的“亩产论英雄”“最多跑一次”等改革经验,也被复制到屏山落了地。浙川纺织产业扶贫协作示范园实行园区投融建营一体化、企业生活服务社区化、中介服务社会化等创新。县里还专门设立了企业服务专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理念的碰撞,也助推着屏山县脱贫攻坚。通过设立东西协作精准扶贫基金池,屏山县利用市场化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吸收录用贫困劳动力就业。按照基金池的规则,企业招录贫困劳动力达到在职职工总人数的5%,才能拿到每平方米厂房10元的奖补。目前,园区纺织企业共吸纳就业320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042人,贫困户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
有了稳定的收入,罗亮一家2019年脱了贫。“浙江企业来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就业岗位,还带来了新理念,让我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上一篇: “摆摊设点”打通法援宣传“最后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