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地位证明:中音阶梯,中国高端音乐艺考培训机...
引言:音乐艺考培训主要面向有志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群体,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音乐艺考,成功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涵盖...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铷原子钟研制团队:让北斗卫星的“心脏”300万年差一秒
发布时间:2020/08/27 新闻 浏览:402
【北斗背后的故事】铷原子钟研制团队:让北斗卫星的“心脏”300万年差一秒
央视网消息: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宣布建成开通。从1983年“双星定位”理论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从单星研发到多星并举,从艰难追赶到昂首超越,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让中国的北斗终成世界的北斗。 北斗的研制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们的节目将为您讲述。
作为北斗卫星的“心脏”——铷原子钟,它的每一次跳动都直接决定着北斗卫星定位、测速和授时功能的精度。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到不断设计研发更高精度、更强能力的国产原子钟,研制团队付出了数十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发展之路。我们来看看北斗“心脏”研制背后的故事。
眼前的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金属盒子就是北斗卫星的“心脏”——铷原子钟。已经79岁的雷文琦是我国第一代铷钟研制带头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对铷钟的研究,却只停留在理论和地面研究阶段。直到“要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导航系统”这个目标出现,研制团队意识到铷钟这颗导航卫星的“心脏”必须由中国人独立自主完成。
摆在雷文琦和团队面前的是从无到有,从纸上的理论到可以上天的产品之间巨大的跨越。
“不想受制于人”,这是整个北斗工程最核心的精神。即便要面对简陋的条件,技术的封锁,甚至科研设备也少之又少。但是他们知道,中国的北斗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
2006年,我国第一台星载铷钟产品一飞冲天,搭载验证取得成功。团队来不及庆祝,就投入到了北斗二号首发星的研制任务中,而那时,属于他们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由于我国的北斗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属于同步开展建设,根据国际电联的规定,用于卫星导航的频率资源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在约定时间发射卫星,申请的频率资源就将作废。
而此时,留给北斗二号首发星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年。
经历了没白天没黑夜的8个月,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导航卫星终于竖立在了发射塔架上,此时距离我国申请的频率有效期只有3天的时间。而对于铷钟研制团队来说,只有卫星顺利升空并且传回了导航信号,才算真正成功。
北斗二号首发星的成功,拉开了铷钟国产化的序幕。2012年,在北斗二号后期发射的卫星中,改变了以往的国产化铷钟为主钟、进口铷钟为备份的模式,国产化铷钟正式全面取代进口铷钟。精度提高到了每300万年才会差一秒。
同时,为了追上北斗卫星的高密度发射,团队不断优化研制流程。如今的星载铷钟的批产能力已经达到了每年50台左右。为北斗导航工程铸造了一颗最强中国“心”。
|
下一篇: 以旧当新、虚报损耗……国有粮库贪腐术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