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成都文...
6月27日—29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为主题亮相第二十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多维度展示推介成都暑期旅游精品线路、经典场景和精彩活动,向全世界发出热情邀约,诚邀广大游...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中国多地政务平台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 数字政府建设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0/08/12 新闻 浏览:289
中国多地政务平台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全面提升 数字政府建设跑出“加速度”
近日,《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排名提升至全球第45位,其中,在衡量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核心指标的在线服务指数上,中国表现跃升至全球第9位,达到“非常高”水平。今年以来,从数字化防疫到数字化防汛,中国政府精细化、智能化的数字化服务迈上新台阶。
“安全码”助力防汛救灾
“雨量要是继续增大,就及时前往村里的集中避灾安置点,然后打开‘安全码’,村里会进行扫码登记。”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报福镇洪家村村干部来到村民任如意家中,帮助她申领“浙江安全码”,并告知其使用方式。
|
原来,为防汛防台风,浙江未雨绸缪,早在今年3月就开始研发“浙江安全码”。这是一个服务于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急救援的数字化平台。浙江市民通过支付宝搜索“浙江安全码”小程序,可领取属于自己的安全码。出现台风洪水等灾害情况后,特定地区应转移群众的安全码变为红色,意味着需立刻转移。居民还可凭借安全码进入避灾安置场所,申领救援物资等。
“这几天一直在下雨,要是在以前,我们晚上都担心得睡不着觉,现在有了安全码,能时刻掌握自己是否处于危险区域,放心多了。”任如意说。
除了防汛安全码,杭州还利用数字化方式提升治理能力。例如,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派出所副所长林祥瑞介绍,以往传统的防汛抢险通知方式靠打电话、发传真,层层传达,效率较低,如今用上钉钉,汛情通知更精准及时。
“各家谁收到、谁没收到,一目了然,这样我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省下了大量时间到一线去处置隐患。”林祥瑞说,居民通过钉钉“你钉我办”等功能,还能将所见安全隐患一键上报职能部门,为防汛救灾发挥群众力量。
从年初健康码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到如今安全码帮助防汛救灾,还有平日里不打烊的线上办事等,中国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出许多独具特色、深受欢迎的好做法。北京“优化营商环境”、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浙江“数字政府改革”、安徽“皖事通办”等创新经验已成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国政务服务平台品牌的知晓度、辨识度、美誉度全面提升。
“一网通办”入选联合国案例
建设数字政府,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早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近年来,各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来优化发展环境,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例如,上海首创的“一网通办”已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词汇。联合国近日对全球190多个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进程进行调查,其中重点介绍了上海“一网通办”的经验做法。在联合国全球城市电子政务评估排名中,上海位列前十。
不仅在上海,在各地,“粤省事”“北京通”“浙里办”等线上政务应用和程序纷纷推出,许多地方加速建设城市智慧大脑。此外,给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服务通道、给广大居民的电子消费券等新型政务形式,让老百姓获得感满满,数字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各地政府和大的平台公司合作,将数字消费服务的整体经验平移到电子政务上,使较为完善的商业基础设施在社会服务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给企业经营、市民办事、城市治理都带来好处。“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用户体验和覆盖广度、迭代速度等都领先。”
电子政务变“三难”为“三通”
为提升中国各地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由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委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评估并编制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好差评”)调查评估报告(2020)》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19年11月上线试运行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已达3.39亿,这意味着在全国9.04亿网民中,平均每3个网民就有1个是全国一体化平台用户。报告同时指出,目前网上政务服务还面临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法律规范尚需完善、业务协同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面向14亿多人口和1亿多市场主体用户,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需要更好地优化完善、服务社会。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看来,经过多年建设,整体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还是比较快的,今后重点是将互联互通难、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这“三难”变为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的“三通”。只有解决了这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平台才能真正派上用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刘松表示,有了智能端和公共云,将数字化治理表现优异的先进地区治理经验应用到中西部地区,技术门槛已经越来越低,主要还是推动理念、组织方式和运营思路的提升。未来,打造数字政府,要借助平台化和智联网等,让政府部门、企业、个人都参与进来,使政务服务和社会治理融为一体,形成多方共治的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