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地位证明:中音阶梯,中国高端音乐艺考培训机...
引言:音乐艺考培训主要面向有志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群体,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音乐艺考,成功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涵盖...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安徽阜阳产业扶贫:项目进村送农户 能人回乡传技术
发布时间:2020/07/03 新闻 浏览:369
安徽阜阳产业扶贫重精准、重长远
项目进村送农户 能人回乡传技术(一线探民生)
核心阅读
产业扶贫,如何立得住、走得远?安徽阜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扶贫项目进村到户,带动群众增收;建设扶贫车间,找准市场定位,利用网络拓宽产品销路;吸引能人回乡创业,增加就业、传授技术,激活造血功能,支撑群众稳定脱贫。
|
黄淮之间,皖北大地。说起安徽阜阳,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是劳务输出的大市。其实,阜阳还是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皖北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沿淮行蓄洪区“三区”叠加的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人口占安徽全省贫困人口1/4左右。
从2014年的100.99万贫困人口,到2019年的2.47万人,5年时间,阜阳依靠发展特色产业、精准对接市场、推进技能培训,蹚出了一条坚实长远的脱贫新路。
项目带动:
葡萄架下脱贫
烈日下,大棚里。
“咔嚓”一剪刀,劣果打着圈儿,滑落在翠绿的葡萄藤里。望着修过的葡萄,一串串颗粒饱满,晶莹剔透,毕杭露出了笑容。
小葡萄,不易种。作为阜阳市颍东区枣庄镇一家合作社负责人,今年40岁的毕杭,成了当地的种植带头人。“跑过货,经过商。借着招商引资的东风,2014年我在村里流转了几百亩地。”地有了,种点啥?小麦,收益低;水蜜桃,没特色。思来想去,毕杭决定,先调研,因地制宜。
从萧县到大圩,从土壤到气候,毕杭做了扎实对比。“我们这里四季分明,光照足,土也肥,种葡萄,准行!”于是,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后,他选准了方向,下定了决心。
选苗、松土,铺膜、搭架。缺技术,就找农技员,人手紧,就雇请村民。如今,毕杭的专业合作社里,每天有50多人干活,其中十几个是贫困户。几年下来,贫困户们不仅脱了贫,讲起种葡萄也头头是道。
蒋祥运就是其中之一。从一开始的排水、做棚,做些简单活计,到现在施肥、打药、驾驶农机,老蒋从零工变成了技术工,工资也由过去的60元一天涨到了120元。没多久,老蒋脱了贫,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毕杭的葡萄园,成了区里扶贫种植示范基地。葡萄藤上开出脱贫花,帮着不少村民就业增收。产业种植,因资源禀赋不同、自然环境而异。“种葡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结合市场与本地土壤、气候等做出的决定。下一步,我会继续扩大绿色种植规模,带着乡亲们一起奔小康。”毕杭说。
阜阳,土地肥沃。多年来,全市一直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增收行动。今年,阜阳计划实施到户产业扶贫项目106582个,根据不同贫困户实际情况,提供不同项目,实现精准帮扶。截至目前,已完工66240个,预计带动2.74万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447元。到村产业扶贫项目方面,则已完工65.88%,预计带动增收837万元。
网络带货:
直播间里致富
因地制宜建好产业后,寻找市场,成为关键。
不同于毕杭订单合同外销的模式,一个坐落在阜阳颍上县西三十铺洪单村的扶贫车间,闯出了另外一条路子。
“厂家直销,物美价廉,看中直接拍!”6月10日,作为车间负责人,32岁的顾畅畅正直播卖袜子。2月开始直播试水,从一天只卖出1单,到如今日销近千单,她只花了两个多月时间。
直播起来十分熟练,产品信息烂熟于心。“忙的时候,我一天直播近12个小时,有时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顾畅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原来,受疫情影响,袜子销路不畅,一些产品积压。直播卖货正流行,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做起了网络直播。
“每天都有1000多人在线观看,其中近一半会直接下单!”聊起直播,顾畅畅有些兴奋。在她看来,直播的受众相当稳定,订单成交比例也很高。正是靠着产品精准对接市场,车间31名员工的收入才没受疫情影响,其中包括23个贫困户。
推开车间大门,1000平方米的厂房里,分布着45台智能织袜机,近10个村民正忙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