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地位证明:中音阶梯,中国高端音乐艺考培训机...
引言:音乐艺考培训主要面向有志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群体,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音乐艺考,成功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涵盖...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广西巴马:土坡石山变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0/06/13 新闻 浏览:306
广西巴马:土坡石山变金山银山
山谷棚圈相挨,土坡果林延绵,田间稻蔬轮作,地头菌棒林立……鸡鸣牛哞遥相呼应,兔蹦羊跳自得其乐,叶绿果黄色彩斑驳……这种种养产业兴盛的美好景象,如今在广西河池市巴马各乡镇、村屯随处可见。
养好“一只鸡”
2月23日,一辆辆满载小谷鸡鸡苗的车子分别驶进所略乡18个行政村,2018年之前未享受过产业奖补的各村贫困群众排成长队,每户领取100羽鸡苗、2袋饲料,仅当天就共发放鸡苗32100羽,惠及贫困户321户1299人。
|
目前,小谷鸡产业已遍布全县十个乡镇各村屯,尤其是3月1日小谷鸡孵化基地第三期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后,小谷鸡产业规模进一步加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增加存栏种鸡6万羽,总存栏达到10万羽,年孵化小谷鸡鸡苗1000万羽,年产值3000万元,可带动10个乡镇、30个扶贫林下养殖基地,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
未来1-3年,预计可实现种鸡存栏突破30万羽,年出苗3000万羽,年产值突破1.2亿元。
种好一朵菌
“我们基地食用菌发展很好,销路也多,出产的香菇很受消费者青睐,单是香菇批发,基地每月就有10万元收入,切实为凤凰乡易地搬迁群众有稳定收入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凤凰食用菌示范基地管理员黄晖介绍该基地香菇销售情况时说道。
位于该乡凤凰村的年产1000万棒食用菌棒加工厂项目,占地面积108亩,总投资2000万元,标准化发展菌大棚100个,展示大棚20个,日产3万棒菌棒的10工位生产线1套,菌种研发室1栋,并配齐管护房、冻库、仓库等配套设施。
项目于今年3月份开工,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菌棒1000万棒,年产值3500万元。这一项目开工投产,更是壮大了食用菌产业的规模,覆盖带动更多的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现在,食用菌产业在各乡镇已渐渐兴起,尤其是凤凰乡、那社乡,食用菌棚子到处可见。
育好一只兔
走进西山乡加而村,四面灰褐色的石山不再是“特色”,而是沦为棚圈林立、香猪拱地、山羊飞跳、兔子乱蹦的特色种养兴盛的背景。
在巴马星琦养殖农民专业社的养兔基地里,西山乡加而村韦将宽及其爱人正忙着为兔子调配饲料、倒放饲料……
“我们合作社2019年分成给群众1万多元,支付给农户劳务费34000元。今年我们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养殖,提高大家的收入。”韦将宽对合作社的前景充满信心,基地投资96万元于2017年12月建成,现存栏种兔480只。
目前该村共有三个养兔场,已带动97户农户参与养殖,其中贫困户78户,占80.4%,预计每年参与养殖的农户每养殖10只母兔增收可达800元,三个兔场可给村集体经济年增加4万元收入。“近年,我们结合加而村实际,全力推动种植、养殖‘六个一’生态扶贫产业,其中养兔产业在我们村已渐成规模,群众参与率高,收入可观稳定。”加而村驻村第一书记蒙玉谈起加而村养兔产业取得的成就,倍感欣慰。
石山变金山
在江团村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六个红色的牛栏沿着两条山谷相向而立,格外显眼。基地里的工人们每天按时段、程序忙碌着,有的拌草料,有的运饲料,有的给食槽加饲料。
“现在,不仅是养牛,还有养猪养羊等产业都壮大起来了,我们整个江团村的生态扶贫产业得以全面带活复苏。”江团村村干蒙桂祥说。
据了解,该基地是东山乡供水工程通水后壮大起来的一个扶贫产业,项目可带动50户到100户贫困户年实现增收一万元以上。“在牛场里做工,一个月工资3000元,可以边务工边在家里发展种养,脱贫已实现,致富也不远了。”在肉牛养殖基地务工的江团村弄友屯贫困户兰美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