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地位证明:中音阶梯,中国高端音乐艺考培训机...
引言:音乐艺考培训主要面向有志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群体,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音乐艺考,成功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涵盖...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包为民:今年7-8月间将实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
发布时间:2020/06/13 新闻 浏览:300
中科院院士包为民:今年7-8月间将实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今年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今年航天日期间,已经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名字,即“天问一号”。随着时间窗口的临近,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有什么进展呢?总台央视记者对此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
由于火星距离地球较远,因此探测火星需要选择它与地球距离较近的时机,而这样的机会每隔26个月才有一次。根据我国的计划,将在今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包为民:今年在7月到8月之间,我们将用我们国家新一代运载火箭里面的最大个的长征五号火箭进行发射。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以后,在明年2月将到达火星的引力势场以内,然后再经过火星的捕获就到达火星。
火星与地球最近的时候,距离大概有5500万公里,探测器在经过长途飞行后,如何成功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是任务中的关键点之一。如果捕获失败,探测器将会与火星擦肩而过,
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包为民:不捕获它就穿过去了。所以这个捕获很关键,捕获以后就进入火星的循环轨道,再经过多次的调整,就进行环绕探测了。
我国的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部分组成,着陆巡视器将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并释放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进行巡视探测。据了解,火星车将停留90个火星日,开展巡视探测、火星地貌特征研究等多项任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包为民: 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略长一点,大概是24小时37分钟算一天,火星车的设计寿命在火星上90天,90个火星日也就是我们地球上三个多月的时间。
降落段7分钟 安全着陆是任务关键点
火星探测器在到达环绕火星的轨道后,下一步工作就是要降落在火星表面。
据了解这个降落过程大概有7到8分钟。虽然时间短,却是整个任务的关键点,因为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任务的成败。
火星探测器在奔火的途中一直处于高速飞行状态,所以在着陆之前,需要先将速度降下来。目前,在国际上主要有2种减速方式。我国根据探月工程中的技术经验作为基础,将通过4个阶段逐步减速,最终使探测器平稳到达火星表面。
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包为民:从4.8公里每秒的速度,到火星着陆的地方减到0米每秒,这个过程要用7-8分钟,在7-8分钟有4个减速段,第一个是气动减速段,把速度从4.8公里每秒钟减速到每秒钟460米,用时290秒左右。
形象地说,探测器减速的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来了一个急刹车,接下来探测器将打开降落伞,大概用90秒的时间,将速度由460米每秒降到95米每秒。随后就进入到动力减速段,探测器的反推发动机点火开始工作,将速度减小到3.6米每秒。
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包为民:这一段工作时间大概是80秒,剩下的100米还有一个悬停避障,叫着陆缓冲段,这个时候已经速度很慢了,100米我还能够悬停,悬停就相对地面的速度0了。
在此之前我国已经成功进行了悬停避障试验,在最后的着陆阶段,探测器通过悬停在空中,可以对火星表面进行观察,为选定着陆点做最后的准备。
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包为民:100米已经比较低了,可以看一下地面有没有坑,大的石头,有的话我们就避开它。调整一个相对的位置,这样就保证我们落地的安全性,不会翻车。
未来2-3年将进行11次飞行任务
5月5日,我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开启了我国空间站建造的序幕。预计在未来2-3年,我国将进行11次飞行任务,完成空间站的建造任务。
根据计划,我国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明年,我国将开始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的发射任务,并陆续进行11次飞行任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包为民:我们将进行三次的空间站的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的发射,再加上四次载人飞船的发射,再加上四次的货运飞船的发射。
目前,我国空间站核心舱已完成正样产品总装,“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正在开展初样研制;空间科学载荷已经陆续转入正样研制。我国空间站建成后,预计使用寿命为10-15年左右。
(编辑 杨瑾)
|
上一篇: 暴雨来袭,防汛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