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地位证明:中音阶梯,中国高端音乐艺考培训机...
引言:音乐艺考培训主要面向有志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群体,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音乐艺考,成功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涵盖...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莴笋上高原 越种越甘甜
发布时间:2020/06/12 新闻 浏览:319
莴笋上高原 越种越甘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行走“三区三州”探脱贫)
——四川阿坝马尔康市木尔多村村支书班玛让乓的工作日记
核心阅读
四川藏区贫困发生率高,致贫原因多。近年来,政策向这里倾斜,人才向这里流动,资金向这里聚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木尔宗乡木尔多村通过招商引资,找到了一条实实在在的产业脱贫路。
|
班玛让乓正是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采访中,他反复讲起2019年引进的莴笋丰收时的场面,眼中闪烁着喜悦。翻阅他的工作日记,我们找到了这份喜悦的来源。
车辆沿着川西高原藏区的山路一圈一圈攀爬,开进木尔多村时,呼吸一下子急促起来。这里地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木尔宗乡,大部分地方海拔接近4000米,稀薄的空气和料峭的寒风诉说着这里的苦寒。
四川藏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多。近年来,积极的变化发生了——政策向这里倾斜,人才向这里流动,资金向这里聚集。木尔多村抓住了宝贵的机会,通过招商引资,找到了一条实实在在的产业脱贫路。
班玛让乓正是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在木尔多村做了4年的村支书,他深知产业对于脱贫的重要性。然而村里从未尝试过种植外来经济作物,并且底子薄,没有试错的本钱。当他得知当地利用援助资金引进现代农业企业时,找到了“背靠大树”的感觉。
采访中,他反复讲起2019年引进的莴笋丰收时的场面,眼中闪烁着喜悦。翻阅他的工作日记,我们找到了这份喜悦的来源。
2018年12月21日
好产业从哪儿来
始终睡不着,起来把今天的日记补上。
今天去了彭措罗尔伍的家里,趁着有些阳光,帮他把家里的青稞铺出来晾一晾。他跟我叹气,说不想再拿低保了。我懂他的心思,藏族的汉子都是高原的鹰,心气高得很,哪个想当贫困户?
我只好跟他细讲,给他登记贫困户是没办法的事,他身体有病,长期在家服药,没法出远门打工,连乡卫生院发的药都要靠我去给他带回来。他爱人的视力不好,农活干不利索,邻里们帮着把他家两亩多地种点青稞,让一家人不至于饿肚子,摘帽的事要慢慢来。
结果他跟我发火,说这些年这个也摘帽、那个也摘帽,啥时候能轮到他?我也急了,现在村里没产业,缺少带他致富的路子,总不能为了面子给他“临时”摘帽吧?然后他就质问我,为啥不把产业搞起来?
我一下子没法开腔了。我们这里是全省挂牌督战的深度贫困村,村民们要么挖草药,要么外出打工。因为海拔和气温的原因,种地也只能种青稞、玉米、胡豆“老三样”。都知道脱贫要靠好产业,这好产业从哪儿来?
我也焦虑,经常做同一个梦。梦见参加全市脱贫攻坚推进会,主持人专门在会上点名问我,你们村咋办?市里在想办法,你也要想办法。现在你的办法是啥子?
梦醒了,思前想后,再睡不着。
2019年1月24日
有大企业来了
总算是成了!没想到我一个高原大山里的村支书,今天也能过一把“引资”的瘾,跟企业签一回招商合同!
当初上级领导提出要为村里引进外来企业,我都不敢相信。我们村海拔太高,发展农业产业太难,哪一点能被企业看上呢?
成都崇州对口援助我们马尔康,崇州援藏工作队的领队陈大林上周来村里,亲口告诉我有企业要进驻,我当时就高兴得想拉他跳锅庄舞。省城招商机会多,崇州去年底就帮忙对接了一家种植莴笋的企业。村民自己每亩地的收成只能满足基本口粮,而流转土地给企业种莴笋后,每年流转费能有近千元,还能在莴笋园就近务工,每天拿100多元。
但村里不少人也有顾虑,贫困户斯达尔甲问我,这片高原从没种过莴笋,这家企业干得下去吗?村民增收有没有保障?
乡党委书记彭煜程来了好几次,专门和我们村组干部商量这个事情。我们将村民分成小组开会,挨个做工作:村里人不可能一辈子靠挖草药过日子,学会现代的耕种技术才是致富出路。流转协议一签就是3年,大家把土地流转后,可以在莴笋园里务工,顺便也能跟企业技术人员学种植。把种莴笋的效益搞好了,将来也可以自己种。
市里领导还专门协调,把浙江嵊州市援助的资金,用来帮村里做农田整治、田间便道修建,一定要让这家企业在我们村扎下根。
今天的签字仪式,我专门带着斯达尔甲穿上最好的藏袍一起去了马尔康市里,给崇州和嵊州的客人献哈达。献哈达的时候,彭书记跟我说,“你们村的生意做得挺好!这次
上一篇: 云南临沧刺树丫口村脱贫后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