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地位证明:中音阶梯,中国高端音乐艺考培训机...
引言:音乐艺考培训主要面向有志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群体,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音乐艺考,成功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涵盖...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北京部分老旧小区居民自管模式见效 专家建议:仍需法律支持
发布时间:2018/05/17 区块链 浏览:732
停车难、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北京的很多老旧小区因为缺乏物业管理,居民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华西一小区门口装上了自动化的道闸,再也不用人力挡车了。
为了改变现状,有部分小区带头成立了居民准物业自管小组,这种居民自管模式也很快在北京的一些小区推开。
以小区的硬件改造为基础,加上居民的热情投入,居民自管模式在一些小区实施效果不错。但记者回访时也发现,有个别小区的自管工作遇到了瓶颈,因为缺少法律支持,自管小组在处理纠纷时有点心累。
硬件不能少
环境改造好了 大家也不愿意破坏它
“以前我们这儿,道路砖不砖土不土,楼后一片空地上还有人种菜、扔垃圾。”闫晓英是华威西里社区一小区的居民,说起小区过去的情况,她毫不讳言地表示,确实有点“比不上人家”。
除了环境问题,更让居民头疼的是,小区离潘家园旧货市场非常近,总有外来车辆开到小区里,严重妨碍了本小区车辆的停放。华西一小区是无物业的老旧小区,闫晓英只能和其他小区居民一起靠人力来挡车。“我们早上四点就得到小区门口等着,有时一天能挡出去八九十辆。”
人力挡车是个体力活,时间长了也受不了。闫晓英正发愁时,2014年下半年,赶上了潘家园街道在辖区内推行准物业小区自管模式,这也让大伙看到了希望。
结合居民提出的环境改造需求,在上级部门的资金扶持下,华西一小区来了一次彻头彻尾的大变样。小区翻修了道路,改造了绿地,之前被当做菜地和垃圾场的大空地,也变成了有着125个车位的停车场。小区门口还装上了自动化的道闸,再也不用人力挡车了。
在硬件改造的基础上,小区还成立了自管小组,闫晓英任组长。在她看来,小区环境差的时候,很多居民都有点破罐破摔,懒得去维护环境。现在环境好了,居民就不好意思再去破坏它了,自管小组管起来也就轻松许多。
同样感受到硬件改造便利的,还有松榆西里东院小区。小区早年没有物业管理,居民停车十分困难。在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小区规划出了停车位,还装上了十多个红外探头。
小区自管小组组长张红卫表示,探头的安装,让小区的治安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但因为设备成像质量不太高,自管小组也吃过一次亏。“有一次车主非说自己的车在小区里被剐蹭了,录像看不清楚,最后也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了这次教训,张红卫立马和街道申请更换高清探头,还在原来基础上多安装了两个,做到了小区“无死角”。
换了高清设备,之后再发生争议,解决起来就方便多了。有的车辆在停车时被砸了,调录像一看,是树上掉下的干枝惹得祸,自管小组就去联系负责的绿化队进行赔偿;还有车主说自己车胎被扎了,结果录像清楚显示,这辆车进小区的时候车胎就是瘪的,车主看到了证据,还不好意思地连连道歉。
软件也得强
不但有老居民参与 年轻党员也来报到
小区的硬件改造,给自管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真正要让小区自管长久延续,还需要作为软件的热心居民来付出奉献。为了管理进出车,张红卫和其他小组成员每天都要轮流在小区门口值班。到了晚上九点,当班的人员还要在小区巡查一遍,记录车辆停放情况。
张红卫今年61岁,体力还算充沛,但对于年龄再大一些的居民来说,每天动辄五六个小时的值班工作也有些吃不消。在几公里之外的八里庄西里社区,自管小组成员的年龄层就相对偏大,考虑到这个问题,社区采用了一种准物业转真物业的管理模式–在设立自管小组的基础上,又请来了专业的停车公司,负责社区的停车管理。
虽然请了停车公司,但自管小组并非撒手不管,而是帮忙为居民和停车公司牵线搭桥。今年70岁的李连成就是居民自管小组的一员,停车公司原先准备在社区施划400个车位,居民觉得不够,李连成就去跟公司的人磨,最终又多划出了100个车位。停车公司在管理上需要居民配合,李连成也会带头跟居民沟通。
李连成在西里社区已经住了50多年,对社区的感情很深。平时十分热心的他,非常乐意通过居民自管的形式来多为社区做点贡献。社区在拆除居民违建的过程中受到了阻力,李连成主动要求去给居民做工作。曾经在单位退休办工作的他与很多老居民都熟识,在软磨硬泡之下,盖违建的居民也抹不开面子,同意把违建拆掉。
除了李连成这样的老居民,如果能把更年轻的社区居民纳入到社区自治的队伍当中,社区管理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西里社区最近开展了党员报到活动,社区党支部书记毛立新表示,最近她刚刚结识了一位来社区报到的党员,同时也是一位年轻的规划设计师。“社区正好要把一片空地改造成老人的活动空间,到时候我可得请人家来。”
尚存问题
车主不交费 自管小组也没辙
除了环境改造与自管人员辛勤工作,小区自治也离不开其他居民的支持。在华西一小区和松榆西里东院小区,很多居民都对自管模式给予很高评价,也普遍认可。但在其他个别小区,自管工作却遇到了些瓶颈。
彭大妈是一个无物业小区的自管小组成员,她表示,早年间小区停车秩序混乱,为缓解停车难,社区在2013年带头做了入户调查,有三分之二以上住户投票愿意成立停车自管小组。彭大妈在那时也被选为了五名自管小组成员之一。
小区车位改造较顺利,最终也划出100多个车位,但自管小组在号召居民交费时却产生了问题。
“为了催交停车费,我们不知道和车主发生过多少矛盾了。”彭大妈表示,有个别车主既不愿交费,态度还蛮横,有两名自管小组成员不堪其扰,最终辞掉了职务,如今小组只剩三人。更让人无奈的是,因有关法律和条例的缺失,自管小组拿这些不交费的车主也没办法。
车主与自管小组的分歧,五年来一直没能解决,彭大妈也一直在寻找解决办法。她发现,最近刚通过的《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似乎给了小区停车自管一个说法。“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条例来让车主交费呢?”
《条例》第三十条写到:“居住小区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指导下,可以成立停车自治组织,对居住小区内停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服务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停车自治成本费用、停车设施建设等,费用收取和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在居住小区内公示。”
但在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律师阿致刚看来,这款条例表述过于笼统,居民很难借此让车主交费。另外,停车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也有待进一步明晰:“比如有物业的小区,一般情况下,物业就可以是车位的管理主体,如果有人故意拖欠停车费,物业是有权起诉的,但停车自治组织显然还没有这种权利。”
阿致刚建议,既然有关部门已表示居民可通过自治方式管理停车,那么在法律配套方面也应给予更多更详细的支持:“比如这个组织应该怎么成立,如果是居民投票,超过多少比例才算有效;组织的章程是怎样的,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出了纠纷应该用什么方式解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