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地位证明:中音阶梯,中国高端音乐艺考培训机...
引言:音乐艺考培训主要面向有志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群体,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音乐艺考,成功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涵盖...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人类文明活化石”白裤瑶走出大山 摆脱茅草屋住上“小别墅”
发布时间:2019/06/12 中国 浏览:616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山林间,漫步在离广西南丹县城不远的白裤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幢幢别具风格的“小别墅”展现在记者眼前。“‘十三五’白裤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2.3万多人,占全县贫困人口近一半。”南丹县委常委、副县长梁彩艳说,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全县通过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等,现在绝大部分白裤瑶贫困群众已脱贫。
作为瑶族的一个支系,白裤瑶因男子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是由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形态的族群。白裤瑶总人口近5万人,其中4.2万人聚居南丹县。因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白裤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新中国成立后,白裤瑶群众生活逐渐得到改善。改革开放后尤其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茅草树皮房改造等,一些白裤瑶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2017年4月,广西确定南丹县为全区6个预脱贫县之一。南丹县启动总投资13.7亿元的“千家瑶寨·万户瑶乡”项目,建成2471套34万平方米安置房。2018年春节前后,白裤瑶群众陆续搬进新居。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安置区脱贫户谢桂群说,她和爱人在家门口开起了小卖铺,一年收入1万多元,做零工挣了5000元,还有低保补助4400元,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很多。
目前,部分移民到广东及周边省市务工,还有不少群众留在“家门口”就业,护林、开小铺、开网店、经营农家乐……里湖王尚安置点贫困户何桂仁和妻子在附近做护林工作,一个月两人有3000多元收入。
搬出大山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千方百计让移民就业,早日实现拔穷根。为加强脱贫的产业支撑,南丹县在八圩社区安置点建设了占地2000亩的扶贫产业园。南丹县委书记韦永山介绍:“正在规划建设白裤瑶乡旅游景区,将吸引安置区群众以各种要素入股分红、参与民俗表演等,并计划建设100套特色民宿,预计到2020年景区可带动超过1万白裤瑶贫困人口实现小康。”
搬下山还要“稳得住”,配套设施也要跟得上。通过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在县乡医院住院报销比例达90%等政策,现在白裤瑶贫困户生病都实现了医院诊治。
白裤瑶民俗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一些学校专门开设了打陀螺、敲铜鼓等课程,民俗文化非遗展演队还走出国门,赴巴黎等地演出。
里湖乡文化站站长黎政军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漫长的历史时期,拥有铜鼓是财富和权势的象征。现在,一面铜鼓要一两万元,越来越多的白裤瑶家庭买了铜鼓,仅里湖乡目前就有700多面铜鼓,“这也象征着白裤瑶群众的生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