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
市场地位证明:中音阶梯,中国高端音乐艺考培训机...
引言:音乐艺考培训主要面向有志于音乐专业学习的学生群体,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音乐艺考,成功进入理想的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和专业的指导,培训课程涵盖...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湖北:小产业惠泽大民生
发布时间:2020/11/12 新闻 浏览:282
湖北:小产业惠泽大民生
光明日报记者 张锐 陈海波 夏静
站在湖北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的陈家湾田园综合体,放眼望去,有的人在喊泉长啸,有的人在“网红桥”上摇荡,有的人在泳池扎猛子,有的人在塘边悠然垂钓,不远处还有高山农作物加工厂房换气扇不知疲倦地转……
“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中,产业兴旺排在首位。抓住了产业,就抓住了发展的根本,抓住了致富的路子,抓住了振兴的基础。”保康县马良镇党委书记唐忠奎说。
湖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始终坚持产业为本,为易地搬迁的群众配套产业,为就地发展的村民升级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养家的业”,持续释放脱贫致富的强劲动力。
一双袜子,温暖搬迁户
在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的棉伙棉伴智能袜业扶贫车间,一缕缕五彩纱线,在一排排袜机的牵引下,仿佛勾画出斑斓的彩虹。戴着口罩和耳塞的工人们在机器边从容熟练地翻检,查看有没有断丝翻纱。
“在家门口有一份工作,每月30日发工资。不仅稳定,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挺好的。”3月12日,45岁的徐为青入职湖北棉伙棉伴智能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成为织造车间一名挡车工,月计件工资在4200元左右。他的儿子徐梦,去年12月底就进了这家公司,月计件工资也在4000元以上。
徐为青说,自己原本住在郧阳区胡家营镇麒麟村,因为易地扶贫搬迁,现在住进了青龙泉社区。从家里到厂里,骑电动车仅十几分钟。厂里吃住免费,周末加班也有加班费,自己一下子签了3年的合同。
依山傍水的青龙泉社区居住着郧阳区4251户、15021名贫困人口,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体易迁集中安置点。为了确保易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郧阳配建1000万棒香菇产业基地和5万平方米袜业扶贫车间。其中,棉伙棉伴公司全面投产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使用高端智能袜机生产的企业,可年产袜子1.5亿双,实现产值约4.5亿元,带动3000余人增收。目前,当地的香菇、袜业产业链市场主体日渐集聚,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受益。
一间民宿,激活老山村
漫步在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元和观村,黛瓦黄墙,天井小院,小桥流水,让人心旷神怡。
“原来到处都是破房子,土墙根倒得乱七八糟。”村民刘明建说,经过改造之后,不但环境美了,房屋结构也好,看着都舒心。
以前,依托着进入武当山的第一座道观元和观,有村民自行经营零星低端餐饮、农家乐、民宿。但是由于村民搭建窝棚和部分房舍破败,不少游客望见村容村貌而止步。
元和观村党支部书记林峰介绍,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探索出政府配套基础设施、村委会出土地、合作社流转农户房屋、招商引资改造房屋并负责市场运营的发展模式。村党支部带领“两委”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组建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与农户签约,监管房屋改造质量,统一管理,租金年付,农户既不用承担房屋改造费用,也不用承担运营风险。
这些过去一年租不到5000元的闲置房,如今可以租到5万元。村民不仅年年拿租金,还能以房屋资产入股分红,平日也可以到民宿打工。
创造美丽,经营美丽。如今,武当山特区的元和观、龙王沟等村积极开展民房改造,依托武术习练、健康养生、道文化体验等内容,大力发展中高端民宿经济,优化了山上山下、景区城区、文旅交融、联动发展的全域旅游格局。
一株蕲艾,飘香三产融合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自成化以来,艾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
“以前蕲艾是门前屋后、荒山野地生长的一味草药。让野生的艾大片大片地下田,村民们刚开始还是有疑虑的。”望着“神蕲艾谷”上千亩地上绿油油的艾草,湖北蕲春县赤东镇五斗地村党支部书记汪汉光不由感慨,以前的五斗地村家家户户守着只够糊口的一亩三分地,没有支柱产业。
2017年,蕲春通过招商引资,本村能人马焱根回乡创办蕲春桂康艾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选定五斗地村。经过近3年的经营,五斗地村建成蕲艾基地3300余亩,中药材年收入达720余万元,有效解决150人就业,带动本村贫困户32户就业。村民一亩地一年有400元的租金,在基地务工每天保底有80元,一人一年能增收一二万元。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
马焱根说,大健康是朝阳产业,公司在蕲艾全产业链都有布局:有种植基地,可以改良品种;有加工厂,进行消毒产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类型产品的研发生产;有艾灸馆,直接服务消费者。目前,公司还着力挖掘蕲艾文化内涵,打造研学基地。
蕲春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杜伟介绍,今年1至7月,全县新登记涉艾企业218家,平均每天新增1至2家。截至8月底,全县涉艾主体达到2087家,蕲艾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3万农户种植艾草,蕲艾全产业链带动10万人就业。蕲艾产业成为蕲春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25日 02版)
上一篇: 搭建中阿共同抗疫的“空中桥梁”
下一篇: 让老年人生活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