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成都文...
6月27日—29日,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以“迎世运 游成都——当夏,到成都街头走一走”为主题亮相第二十届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多维度展示推介成都暑期旅游精品线路、经典场景和精彩活动,向全世界发出热情邀约,诚邀广大游...
-
北京入境游强劲复苏 文旅创新打造国际消费高地
■核心数据:截至5月27日,北京口岸出入境突破800万人次,同比增22.1%。五一假期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42.4%),消费达11.3亿元。 ■现象级体验:外国游客形成"皇城打卡+市井生活"双线玩法,中轴线沉浸式汉...
-
如何在南宁选择房产中介
在南宁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的今天,选择一个靠谱的房产中介对于购房者和租房者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房产中介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房源,还能在整个交易或租赁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服务,确保用户体验良好。...
财经
-
郝慧珍抖音首播,追剧讲法科普法律知识
近期针对女性的恶性事件频发,“N号房事件”、“四川女子被家暴长达16年”等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盈科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郝慧珍律师的关注。4月10日晚,郝律师做客抖音直播间围绕电视剧《安家》中的剧情向网友...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12天攻关,上海制造口罩之“芯”下线了
发布时间:2020/06/14 新闻 浏览:270
12天攻关,上海制造口罩之“芯”下线了
图为陆军在切粒机前查看熔喷布专用料生产情况。本报记者 邢千里摄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口罩一下子成为关键的防护物资。作为口罩之“芯”,一层薄薄的熔喷布,不仅决定了口罩的防护性能,而且,其产能也左右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口罩供应。在口罩最紧缺的日子,上海石化金昌公司“火线应战”,组建团队,在短短12天里对既有生产线进行了15轮改造,终于成功搭建起上海第一条大规模熔喷布专用料生产线。
“一定让大家再不用担心买不到口罩。”这是“火线团队”负责人陆军砸下的承诺。而今,诺言已砰然落地——从2月份开始,上海制造的高品质熔喷布专用料就不断发往全国各地,产量折算成口罩达到24亿只。
“战时”氛围下的“钢铁巨蚕”
金昌公司是上海石化的控股子公司,是一家高性能改性塑料制造商。5月底,疫情防控已取得战略性成果,但记者在这家企业里依然能感受到浓浓的“战时”氛围。
厂区里,9条生产线日夜轰鸣,像9条钢铁“巨蚕”,把“吃”进的白色粉末状原料变成半透明长丝,源源不断“吐”出来。这种高性能的聚丙烯“蚕丝”,经过冷却、切粒,最终成为“珠圆玉润”的塑料颗粒,也就是熔喷布专用料。这些专用料送往后道工厂后,能被加工成熔喷布,也就是口罩最关键的滤芯部分。
陆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只医用防护口罩要用到一层熔喷布,而每只高性能的KN95口罩,则要使用两三层熔喷布,按此推算,每生产一吨熔喷布专用料,就可以多增加100万只口罩供应。目前,金昌公司每天可生产熔喷布专用料30吨,这意味着,9条“钢铁巨蚕”能帮国家撑起每天3000万只口罩的产能,助力中石化成为全球最大的熔喷布供应商。
要把“油”拉成“面条”
今年春节,和很多人一样,陆军也“禁足”在家。远离了忙碌的工厂,但他的内心非常着急。确切地说,那是求战之心。
由于防疫物资需求激增,一时间,医护人员的口罩供应紧绷,百姓要买到口罩更是难上加难。虽然不少企业考虑转产口罩,但都被卡在原料上,特别是熔喷布供应不足,使得国内口罩的潜在产能无法充分释放。
在政府和上海石化的协调部署下,金昌公司承接了研发口罩用熔喷布专用料的任务,同时承诺“不以盈利为目的,只以多产为目标”。得知消息的陆军非常振奋,“终于可以为抗疫做点事了”。
2月11日,复工第一天,陆军在公司内部组建了一支攻关小组,每个成员都清楚地知道,他们不仅要克服各种困难,还必须与时间赛跑。
口罩的防护性能取决于熔喷布质量。高质量的熔喷布,核心指标“熔融指数”必须达到1500。但是,在金昌公司制造过的产品中,熔融指数最高的也不超过50。
低熔融指数的聚丙烯,在一定温度下就像面团;将其加工成产品塑料,仿佛把面团做拉面。然而,熔融指数1500的材料,流动性非常强。对公司来说,用原有设备加工,其过程就像“把油拉成面”,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口罩料,拼了!
接手任务后最初的72小时,陆军团队真可谓“枕戈待旦”。第一次非正式尝试,投进去白色的粉料后,机器“吐”出来的居然是花花绿绿的东西,仿佛给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
经过科学分析,结论逐渐明确——为了“把油拉成面”,熔融、挤出、冷却、切粒等环节的设备都需要“动手术”。但疫情之下,产业链受阻,团队只能继续靠内部挖潜,用有限的工具,以及参数的优化,做好这一顿“无米之炊”。为了振作士气,陆军对大家说:“虽然很困难,但我们一定要有信心。为了口罩料,拼了!”
2月14日,第一批试产的专业料下线,熔融指数为800,进步明显。2月15日,第三批专用料下线:熔融指数达到1200,现场一阵欢呼。
胜利在望,但问题依然不断。特别是这一批熔喷布专用料气味刺鼻,没办法用在口罩上。于是,陆军再次扑进车间和实验室,又试了上百种参数和方案……2月23日,第15批口罩专用料下线,经检测,熔融指数稳稳站上1500,其他指标也都符合要求。带着这批材料,陆军第一时间赶往下游企业进行生产。
此后的一个半月,团队马不停蹄又改造了8条生产线,终于形成日产30吨熔喷布专用料的能力。至5月底,金昌公司累计制造熔喷布专用料2400吨,可制作口罩24亿只,为国内口罩供应走出“紧平衡”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买口罩不再难,价格也不断回落。对此,陆军很欣慰,很有成就感。回顾这段难忘的战“疫”经历,他用一句话总结经验与感受:“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我们的企业是大国重器。”
人物小传
陆军,上海石化金昌公司生产部经理。今年2月,他带领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在短短12天内完成口罩关键材料“熔喷布专用料”的研发攻关任务;在一个多月时间内,从无到有,使得公司具备了每日支撑3000万只口罩的原材料产能,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
上一篇: 中国全面进入汛期 148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
下一篇: 北京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